第一百七十六章 开科取士
…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?
逻辑闭环了!
也就是说,一个人一旦考上了进士,哪怕是三甲同进士,也能外放当县令,如果他没什么追求,不求有功,只求无功,完全可以平平安安过三十年,享受躺赢的完美人生!
在考上进士之前,你可能十年寒窗,可能动心忍性,但只要考上了,就只剩下快乐了。
无病无灾,潇潇洒洒,当一辈子人上人,你的后代子孙还能跟着享福。
瞧,科举多是一件美事啊!
当然了,朝中党争,互相明枪暗箭,自然少不了。但是对不起,这不过是士人集团的风风雨雨罢了,即便那些斗争落败的,不管是去南京六部,还是回乡当宅男,都要比寻常百姓高一万倍。
人家只是从三十三天,掉到了三十天罢了,一样不接地气。
一句话,科举考试,看似是朝廷的抡才大典,为国选才,考出来的都是天子门生。
但是稍微分析你就会发现,科举不过是官员的新陈代谢,更新换代罢了。
而且通过人数限制,还极大地降低了竞争强度。
保护的不过是能考上进士的精英士人的利益。
大约就是除了牛津和剑桥之外,其他的大学不算大学一样,考不上进士的士人不算士人。而一旦考上了进士,就能保证一辈子的荣华富贵,只要不作死,就能活得很好很舒服,人均汉弗莱了属于是。
这种事情除了张希孟,还真没人会告诉老朱。
而除了老朱之外,其余的皇帝,面对已经完美闭环的科举体系,文官集团,除了大呼如之奈何,就根本没有别的办法。M.ßĨQÚbu.net
稍微有点出息的皇帝只能放出厂卫,靠着家奴恶犬,跟成熟的文官集团斗争,结果如何,也就不言而喻了。
“先生的意思,咱要多招揽人才,增加录用的数量……可那样一来,不是又会增加开支吗?说到底,担子不还是要落在百姓身上?”
张希孟一笑,“主公,就算少录取,地方上的事情不能没人做,一样要招募书吏,只是不用经过科举罢了,李先生原本不就是这种小吏吗!主公多录取,让人宽进严升……进来的人多了,标准低了,也就不用像两宋那样,花费巨资养士。而人一多,自然就会竞争激烈起来。原本通过科举,就能得到一个知县位置,现在通过考试,只是书吏而已,想要当知县,就需要卖力做事,才能顺利杀出重围……主公请想,这样一来,是不是就能选出一批真正的干吏了?”
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气,彻底心服口服,再无疑虑。
老朱终于终于敲定了计划,要广揽贤才,第一批招募的人员,计划就有五百人之多。
消息迅速传开,就连距离应天不远的丹徒,都得到了消息。
丹徒的一名儒者名叫欧阳苏,面对如此手笔,也是目瞪口呆,这个姓朱的到底在打什么算盘?
他一时没有主意,只好把这些日子以来,金陵发生的情况,写信告诉老朋友,请教他的看法。
而欧阳苏的这位老朋友,叫刘基!